元代赵孟頫的《高上大洞玉经》墨迹纸本书法作品,是一幅展现高超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其书法风格温润典雅,笔力遒劲,洋溢着一种恬静优雅的气息。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琢磨和磨砺,笔画间的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字形结构巧妙多变,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享受。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造诣,也体现了元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品简介:

《高上大洞玉经》书于大德九年,全卷近四千七百字,无一笔懈怠,其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神彩飘逸。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八月,三十八岁的赵孟俯在北京为友人民瞻书写小楷『过秦论』一卷。同年十二月,著名书家鲜于枢见到民瞻带回杭州的这件小楷墨迹,在卷后题跋中写道:『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此卷笔力柔媚,备极楷则。后之览者,岂知下笔神速如风雨耶。』赵孟俯小楷书博采众长,规模锺元常、萧子云,出入二王, 取法于杨羲,以及唐代一些写经高手。随着时光推移与不懈追求,其小楷艺术也不断升华。

这件书写此卷时,书家年已五十有二,正值壮年,加之其虔心向佛,此书诚是一件传世精品之作。这卷纸本墨迹,纵二十九点七厘米,横四百五十七厘米,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上清大洞真经》为道教上清经系之首经,且为上清经箓派的重要经典,此经在东晋盛行于世,是东晋后期出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道经,奉此宝经者,后来逐步形成了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又称“茅山派”、“茅山宗”。《上清大洞真经》历朝被居住在茅山的高道与隐士继承和弘扬,其中梁陶弘景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以此为开创独特的“茅山宗”奠定了神学理论基础。

千百年来,“茅山宗”成为道教诸派中重要的一派,宗师高道辈出,人材济济。至南朝时,以茅山为中心的道观,遍布江南各处,后传入北方道教圣地终南山一带。北宋时,茅山与江西龙虎山、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今天,茅山宗后继有人,茅山道院的信士和周围信众仍然继承着先圣祖师的经教传统。作为全国道教二十一座重点开放道观之一的茅山道院,正以弘扬道教上清经教传统为己任,开办教业。为继承茅山派道教精湛的义理,追根寻源,弘扬茅山派道教教义和茅山道教文化,我认为,认真研究茅山派先圣宗师遗传于世的经教古训及经典古籍,并以此作为弘教修道的准则,才是有志于玄门中信士的“天职”。

《上清大洞真经》为茅山古传之本,历来依科传授,极为严肃。陈景元说 : “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品目尊严,冠三洞宝经之首,灵章、秘祝、玉检、隐书载之详矣,奥指西城总真君、南极紫虚元君降授清虚真人。清虚真人传授南岳魏夫人曰 : ‘子自不在隐身清斋,虚中吐纳者,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 (见《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序》) 由此可见,此经在道教极为尊贵,冠三洞宝经之首,我们应以此经教来弘扬茅山派本宗正法。

《大洞真经》所说的存思之法,是上清派典型的修炼方法,南宋程公端概括此经宗旨为“存心养性以事天,聚精会神而合道”。故它既有道教健身延年的养生之道,可谓是养生之书,包含着朴素的、模糊的养生科学知识;但同时它又充满着神秘的宗教色彩,如涉及到的诸神名、所述存思过程的请神、念咒、佩符等。《大洞真经》所推崇的养生术,对我们今天健身治病的气功术仍有借鉴作用;它所称道的存思方法也对我们传统的民族思维具有潜在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作品名称:

元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墨迹纸本-国画,文件大小:515MB,尺寸:453.54X28.5厘米,像素:53568X3366,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元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墨迹纸本-国画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