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王羲之轶事帖》行书作品,将晋代王羲之的轶事趣闻以优美的文字形式展现出来。作品笔法流畅自然,字形端庄秀丽,线条婉转流畅,气韵生动。章法布局紧凑和谐,给人一种雅致优美的视觉享受。整幅作品充满浓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体现了赵孟頫深厚的书法造诣和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深厚敬意。

作品简介:

作品:《王羲之轶事帖》,又名《右军四事帖》、《王羲之书事卷》

作者:赵孟頫

材质:纸本,行书

尺寸:帖芯24.4×117cm,全卷含题跋26.5×851.2cm

时间:元代大德年间

收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王羲之轶事帖》写了四则王的轶事:

第一则是说王羲之一开始字还不如好友庾翼、郗愔。但王羲之坚持勤学苦练,晚年时书法已经登峰造极,大有东汉草圣张芝的遗风。

第二则是“竹扇题字”的故事。王羲之为一个卖扇子的老婆婆在扇面上题了字。老婆婆一开始还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一把扇子可卖100文。”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第三则是说王羲之的书法扬名天下,当时有不少人模仿王字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张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王羲之经常要写表文上奏给晋穆帝司马聃,司马聃吩咐张翼模仿王羲之的表文重写一份。张翼写得惟妙惟肖,晋穆帝看了很满意,在表文后题写了几句批文,又令人寄给王羲之,王羲之头几次竟然没发觉。有一次,王羲之为了揣摩圣意,仔细端详了晋穆帝寄回的表文,一看字中的笔法有细徽的差异,墨色的神采略显呆滞,他才发现这不是自己的手迹,是有人造假作弄他。王羲之叹道:“小人造假,几可乱真啊!”

第四则是说王羲之爱肥鹅,有一个道士便投其所好,王羲之为了买下道士饲养的肥鹅,便为其抄写了一部《道德经》。

【释文】

羲之书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荅庾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荅家兄书,焕若神眀,顿还旧观。”

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一枚几钱,云直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为五字,妪大怅惋,云:“举家朝餐,惟仰于此,何乃书坏?”王云:“但言王右军书字,索一百。”入市,市人竞市去,姥复以十数扇来请书,王笑不荅。

羲之尝自书表与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効,一毫不异,题后荅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

羲之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王清旦乘小船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徳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之。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子昂书。

画家简介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2日-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自幼聪慧,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隐居不仕,屡次辟命,直到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才赶赴大都觐见元世祖,被授为兵部郎中。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自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皆获礼敬。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获赠魏国公,谥号“文敏”,被后世称为“赵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通音律,精鉴赏。在书法上,他精于正书、行书和小楷,其书圆转遒丽,被人称为“赵体”。与鲜于枢并称“鲜赵”,又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俱工,并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变革风行已久的南宋画院的体制格调,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 ,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有“元人冠冕”之誉。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此外,他的诗文风格和婉,兼涉篆印,以“圆朱文”著称。有《松雪斋文集》等著作传世。

作品名称:

元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行草,文件大小:297MB,尺寸:0X0厘米,像素:0X0,分辨率:0DPI,文件格式:tif

元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行草-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