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元代牟巘撰文,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赵孟頫书并篆额。其“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原在正山门内,“文革”时失落。《三门记》用笔及结体明显受北碑影响,其用笔厚重方整,锋棱崭然。结字方阔,横扁取势,平实浑穆。明·李日华:“《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有太和(李邕)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无其一钝;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第一也。”

作品简介: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纸本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以之为底本的石刻位于苏州玄妙观正山门内。

该书法作品的文章由宋末元初文人牟巘撰写,记载了苏州玄妙观重新修缮殿门一事。原稿用墨略淡,墨色清醇沉润,笔面间偶露行草笔致。

创作背景

玄妙观是位于苏州古城内繁华地带的一座道教宫观,原名三清观,在元朝受到皇家敕命更名并赐御笔匾额,观内道士为了隆重庆祝这一盛事,决定对观内殿宇进行重新修缮,可是由于筹集的经费不足,三道已经破败不堪的殿门却再也无力整修。经过道士严焕文等人一番努力,并得到夫人胡氏妙能的倾力捐助,终于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动工修缮。既然这一盛事有此波折,观内道士决定在观内树立石碑以纪念,遂邀请当时的文人牟巘为之撰文,又邀请当朝书画家赵孟頫亲笔书写碑文并篆额。这纸法帖,就是当年为了勒摹上石所写的底本。

此碑文未署立碑年月。从款署“集贤直学士、朝列大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的官职来看,当在元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任此职以后。他既有书名,又任此职,自当书写此碑。

作者介绍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 -1322年7月30日 [1]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 [3] )、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书法内容

此卷卷前有八个篆体大字“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卷文如下:天地阖辟,运乎鸿枢,而乾坤为之户;日月出入,经乎黄道,而卯酉为之门。是故建设琳宫,摹宪玄象,外则周垣之联属,灵星之横陈;内则重闼之划开,阊阖之仿佛。非崇严无以备制度,非巨丽无以竦视瞻。惟是勾吴之邦,玄妙之观,赐额改矣,广殿新矣,而三门甚陋。万目所观,辟之于人,神观不足,一身之内,强弱弗侔,非欠欤?观之徒严焕文深念前功,是图是究。时则有夫人胡氏妙能,捐其簪珥,给其资用。爰壬辰之纪,岁亟先甲以庀徒。曾几何时,悉更其旧。翚飞丹栱,檐牙高矗于层霄;兽啮铜环,铺首辉煌于朝日。大庭中敞,峻殿周罗,可以树羽节,可以容鸾驭;可以陟三成之坛,通九关之奏; [11] 可以鸣千石之虡,受百灵之朝。气象伟然,始与殿称矣。于是吴兴赵孟頫复求记于陵阳牟巘。土木云乎哉,言语云乎哉。惟帝降衷,惟皇建极,因人心固有,与天下为公,初无侧颇,无充塞然。或者舍近而求诸远,既昧厥元;欲入而闭之门,复迷所向。孰与抽关启钥,何异擿埴索涂。是未知玄之又玄,户之不户也。夫始乎冲漠者,造化之枢纽;极乎高明者,中庸之阃奥。盖所谓会归之极,所谓众妙之门。庸作铭诗,具刊乐石,其词曰:天之牗民,道若大路。未有出入,不由于户。而彼昧者,他岐是骛。如面墙壁,惟弗瞩故。脱扃剖鐍,孰发真悟。乃崇珍馆,乃延飙驭。閈闳洞启,端倪呈露。四达民迷,有赫临顾。咨尔羽䙱,壹尔志虑。阴阖阳辟,恪守常度。集贤直学士朝列大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吴兴赵孟頫书并篆额

作品名称:

元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楷书33×113,文件大小:151MB,尺寸:0X0厘米,像素:0X0,分辨率:0DPI,文件格式:tif

元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楷书33×113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