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小楷《老子列传》和《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这两件是合册,纸本。印制出版的时候,这两件也经常出现在同一本集子里。文徵明的这两件小楷作品虽然书写时间相差一年,但是风格上比较一致,书写时文徵明年近七十,小楷书法可谓已趋于化境,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作品简介:

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凡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68岁。《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均钤“徵”、“明”朱文连珠小印。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仅四百零一字。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清静经》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无形”而定了全经格调。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要去除这些牵扰,获得“清静”,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

但是,有“空”存在,还不究竟,还要“观空亦空”、“所空既无”、“无无既无”才能“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渐入真道”“名为得道”。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作者不详,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道教称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后经仙人转传,为葛玄所得,笔录而传之于世。即葛玄曰:“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因而《清静经》被认为是三国时葛玄依托之作。

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以上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 。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作品名称:

明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卷20.9×148,文件大小:123.7MB,尺寸:0X0厘米,像素:0X0,分辨率:0DPI,文件格式:tif

明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卷20.9×148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