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镇国大将军吴文碑》展现了其书法的艺术魅力。碑文中的每一个字都生动活泼,仿佛在跳跃、在舞蹈。笔画的起落间,展现出流动的美感和力量,充分体现了王羲之那“飞白”的书法特色,使人感受到他的个性和才情。此篇碑文无论从字形、结构、章法,还是从笔画、气韵、布白,都充满了超凡的艺术魅力,显示出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之高和艺术天赋之丰富。

作品简介:

《镇国大将军吴文碑》为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行书所刊碑刻,又称《吴文碑》或《兴福寺断碑》。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

此碑为集王书十大家之一,其名声仅次于唐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现存西安碑林。

《镇国大将军吴文碑》,行气流畅,摹刻精良,为研习王羲之书法之重要碑刻。清代杨宾认为,唐代集王书者有十八家,推《圣教》为第一,《兴福寺》仅次于《圣教》。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称“大雅乃兴福寺僧,故世谓之《兴福帖》,其集王字,顾独得其精神筋力,俨如生动,不比怀仁,只得其形模,并其古澹之趣而已,是以书家重之。

《镇国大将军吴文碑》,为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行书所刊碑刻。笔法较怀仁集圣教序远甚,而碑文中有“开元九年”字样,疑其从圣教序诸刻中摹集,未见右军真迹,故其字精神筋力仿佛,生动不比怀仁。然其古淡之趣,历代书家均重之。此碑书法,用笔方面,王羲之的内撅和王献之的外拓,兼而有之,故既精敛又华滋,结字方面,字形方长,以长方居多,似欹反正,略有左低右高之感。纵观通篇,笔笔呼应,字字连贯,无断续处,亦无呆。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作品名称:

晋王羲之吴文残碑民国拓本版本二书法,文件大小:537MB,尺寸:135.47X106.07厘米,像素:16000X12528,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晋王羲之吴文残碑民国拓本版本二书法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