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征明《茶事图轴》国画作品,笔触细腻,色彩柔和,构图优雅。画面生动描绘了文人雅士品茗论道的场景,展现了古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整幅作品充满诗意和人文气息,令人陶醉。

作品简介:

作品:《茶事图轴》,

作者:文征明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122.9×35厘米

时间:明代

收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辛卯年(1531)文徵明作《品茶图》,作者是年六十二岁,自绘与友人於林中茶舍品茗的场景。

图内草堂环境幽雅,小桥流水,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几榻明净。堂内二人对坐品茗清谈,几上置茶壶、茗碗;堂外一人正过桥向草堂行来;茶寮内炉火正炽,一僮煽火煮茶,准备茶事,茶僮身后几上摆有茶叶罐及茗碗,一场小型的文人茶会即将展开。

图中文徵明所绘的草堂,是他常与好友聚会品茶之所,三年后嘉靖甲午(1534)文徵明复绘本幅《茶事图》,画上并作茶具诗十首,此画上的草堂亦即此处,房舍、老松、一草一木,无一不与《品茶图》相同。是年三月文徵明卧病,不能前往支硎虎丘品茶,友人归来携茶二三种相赠,文徵明於病中品尝虎丘雨前茶,遂作此画并书〈茶具十咏〉。

文徵明的品茗茶舍,林茂松清,景色幽致,也正是明代文人所追求茶舍的理想境界,「搆以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幽静清雅的茶舍是文人生活的重要场合之一,在这里读书看画、品茗独坐、接友待客、长日清谈,也是小型雅集的聚会所。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名璧,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文徵明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诗文书画,师事吴宽、李应祯、沈周等人。少时即负盛名。正德末年(1511年),被巡抚李充嗣向朝延举荐,便任命其为翰林院待诏。世宗即位,文徽明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并担任经筵讲官。嘉靖元年(1522年),得苏州巡抚李充嗣推荐,次年赴京,经吏部考试后授翰林院待诏。4年后辞官南归,筑玉磬山房,家居以翰墨自娱,潜心书画30余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文徵明去世,时年九十岁。

文徵明书画皆工,诗词婉丽。因其书法清俊秀雅,绘画造诣尤深,所以声名远布四方,求画者盈门,故其传世作品真赝混杂。其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兼能,尤以山水著称,与沈周一同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他的花鸟画,其题材和表现技法属于文人写意画的范畴。朱竹、菊花、兰花、水仙和古木竹石为其花鸟画主题。他重视用笔墨表现出花卉的美和特征,技法的变化都与对象特征紧密结合。山水画为其艺术创作的主要方面,传世作品数量最多,风格也多样。代表作有《昭君图》《采桑图》《绝壑鸣琴图》等。

作品名称:

明文徵明品茶图轴纸本-台北故宫,文件大小:232MB,尺寸:40.89X142.31厘米,像素:4830X16808,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明文徵明品茶图轴纸本-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