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宋克的《孙过庭书谱册(拓本)》书法作品,是一部传承古典艺术精髓的杰作。此作品以精湛的笔法、独特的风格,再现了孙过庭书谱的神韵和魅力,让人感受到传统书法艺术的精湛与美妙。欣赏这部作品,仿佛置身于明代书法的辉煌殿堂,领略着古人笔墨间的智慧与韵味。

作品简介:

作品:《孙过庭书谱册(拓本)》

作者:宋克

尺寸:32CMx257CM

时间:明代

收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宋克此书极为精彩,熔真行草于一炉,得皇象《急就章》神韵, 清劲高古,字字独立,但字的大小错落有致,使转连带上下呼应,平正、流速兼而有之,通篇千余字一气呵成,于精妙中豪放,令人叹为观止。

《宋克书孙过庭书谱》,是赠送给他的好友俞孟京的,后未署书写年月,但纵观此册作品,熔楷、行、章草于一炉,笔力清劲健古,结字疏宕萧散,通篇千余字一气呵成,无一懈笔,真可谓于精到处见豪放,于细微中见功力,笔笔如入嫌素一般,令人叹为观止。

孙过庭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本(上)卷为「序」,宋元明时分为两卷,入严嵩之手时,装为一卷。下卷为「谱」,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孙过庭书谱册》充分显示出宋克对各种书体的驾驭能力,全篇将楷、行、章草掺杂在一起,三种书体随意切换,既有鲜明对比,又毫不冲突,和而不同、违而不犯。此帖中呈现的风格虽然可能是宋克“无意为之”的产物,但也显示出他对传统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其实这种写法非宋克首创,早在魏晋时期书家就使用过类似的写法。此时期五体臻于成熟,“破体”书法逐渐成为了书家处理作品常用的方式,时常“有意而为”,并不断发展形成专门的体系。“破体”并非各种书体的简单杂糅,而是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明赵宧光在《寒山帚谈》卷上《格调》中提到了对“破体书法”的概括与理解:“破体有篆破真不破,真破篆不破,有篆真俱破;有可破可不破;有有义之破,有无义之破。不可破者,勿论可也。世谬以笔法为结构,或呼野狐怪俗之书为‘破体者’,皆不知书法名义者也。”

“破体”书打破了单一的书体限制,利用多体书的交互使用使得原本“冷板”“沉稳”的字体有了更多的情感表达,同时也避免了书风的单调,丰富了作品的节奏。“破体”的创作风格,不仅魏晋时期的钟繇、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等人擅长,及至后世如颜真卿、米芾、杨维桢、董其昌等人也在继承之上有所发扬。

宋克《孙过庭书谱册》(图4、局部)以楷、章草为主,夹杂有行书,楷书与章草大致以二、三行为单位交错穿插,呈区域性分布。此作品全篇线条吸收魏晋古拙之风,收笔留有较明显波磔,笔画健峭,多显筋骨,细处尽显劲挺与锐气,少圆润;方、圆笔的使用对比明显,楷书转折处多使用方笔,以细瘦风为主;章草线条普遍厚重,多用圆笔,粗细对比强烈,线条婉转之余而见刚劲。

作者简介

宋克,明代著名书法家,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又号东吴生,书斋名为意可轩。宋克官至凤翔同知,名列明初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三宋”指宋克、宋广、宋璲,“二沈”指沈度、沈粲)之首。他同时与高启等称十友,诗文高妙,诗称十才子。宋克的书法深受赵孟頫影响,崇尚魏晋法度,学二王钟繇。能画,尝作竹石丛篁,亦为人称赏。

宋克章草兼备古法之神与形,不愧为一座高峰,可谓影响深远,后来之学章草者,亦多承其法脉。

作品名称:

明宋克章草孙过庭书谱册(拓本)-书法,文件大小:355MB,尺寸:0X0厘米,像素:0X0,分辨率:0DPI,文件格式:tif

明宋克章草孙过庭书谱册(拓本)-书法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