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马远的《踏歌图》国画作品,描绘了雨后京城郊外的美景,巨石田园,泉水涓涓,梅花绽放,垂柳依依,翠竹相映。六位农人踏歌而行,神态相异,欢乐之情溢于言表。画面细腻入微,色彩斑斓,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田园风光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作品简介:

作品:《踏歌图》

作者:马远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纵192.5cm,横111cm

时间:南宋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踏歌图》中,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有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画作内容

该图景色中山石、林泉、楼阁、人物尽有,整个画幅近景、中景和远景相互衔接,层层铺设,由近及远,虚实相间,开阔了然。近景中描绘一派田园风光,画面下部有两大巨石,田间阡陌中有六位农人(身份有争议)似在酒后边踏边唱,一位长者在中间,其余分别位于两边,神态相异。泉水涓涓,梅花绽放,垂柳依依,翠竹相映。画幅的中景处是一片云烟,与山林相接。在树的掩映下,宫殿隐约显现,露出部分楼阁。远景中奇峰突起,遥遥相见;上部留有大片天空,上有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附有小字“赐王都提举”。

创作背景

踏歌原是中国民间一种不拘程式的娱乐形式,即用足蹬踏节奏而作歌,宋时已经在百姓中流行开来。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踏歌这一娱乐形式在平民中甚为盛行。《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

后世影响

《踏歌图》在山水画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远师法李唐。李唐原是北宋画家,南渡后授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已近八十。李唐作山水取法荆浩、范宽,注重气势,落笔方坚峭劲,至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马远继承李唐,却不拘泥陈法,他作斧劈皴白出新意。《踏歌图》画面中的巨石斧劈皴形势更为刚烈,运笔猛厉迅疾,方劲挺直,棱角分明,以浑厚的墨气和雄健的笔力,表现山石的阴阳面,强调山石的刚坚和磅礴的气势。于是,在山水画中斧劈皴便发展成为与披麻皴法同等重要的两大基本表现手段之一。

作者简介

马远(1140年-1225年),祖籍山西河中(今山西永济县),后移居钱塘。活跃于南宋上半期,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马远生于绘画世家,祖父、父、兄皆擅花鸟,且颇有画名。马远承继家传,擅山水、花鸟、人物。马远的山水画常把山景置于一角,以山之峻峭与大片的空白形成强烈的对比,位置经营独到而达极致,故时人称之为“马一角”,与李唐、夏圭、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代表作品有《雪景图》《踏歌图》《西园雅集图》《山径春行图》《寒江独钓图》等。

作品名称:

宋马远踏歌图轴(绢本)-北京故宫国画,文件大小:864.8MB,尺寸:112.56X192.5厘米,像素:13295X22736,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宋马远踏歌图轴(绢本)-国画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