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的《荷花蜻蜓图》国画作品,展现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荷塘景色。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荷花婉约的轮廓,鲜艳的色彩赋予其生动活力。荷叶碧绿如玉,随风轻舞,仿佛能闻得到荷花的清香。蜻蜓翩翩起舞,轻盈灵动。整幅画面和谐自然,让人心生向往。
作品简介:
作品:《荷花蜻蜓图》
作者:于非闇
尺寸:纵114.5cm,横56.5cm
材质:纸本,水墨
类别:中国国画
《荷花蜻蜓》形神俱备,笔墨典雅,格调清新。画中,白莲设色淡雅,勾勒精确,细蕊嫩黄,淡雅清香。微雨过后,落英缤纷,更显娇嗔。那亭亭净植的两朵白莲,临水迎风展现盛放之姿。其中一朵白莲置于画面最前端,另一朵从几片铺展开的硕大荷叶后探出。荷叶以石青加赭色调和、铺陈,浓淡相宜,相互交叠,叶边卷起的荷叶在最前方。同样精工细致,却不喧宾夺主,恰到好处的烘托了白莲的聘婷袅娜。蜻蜓闻香而来,欲飞又止,只因雨后弱不禁风,有心无力,别有一番趣味。正如题款中所说:“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蜻蜓的描绘极其工致细巧,尤其是翅膀呈薄纱般的半透明质感,栩栩如生。可见画家观察入微,往往在写生中通过细节刻画妙得荷花、草虫之神韵。
创作背景
《荷花蜻蜓图》用笔刚柔相济,有宋人花鸟神韵,却又推陈出新,创两宋双勾技法之新,自成画派。于非闇曾在其画中题跋写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
于非闇工书法,善于在画上题诗跋文,从此画的款识即可看出。其字有赵佶瘦金体之秀劲,却又不过分纤瘦,更加雍容,和工笔花鸟相映生辉。其印“于照之印”、“非厂居士” 为自刻印章,使画面饶有意趣。此画款识中写道:“目寒仁兄方家正。丙戌冬非闇弟照。”并有张目寒上款,见证了此画是赠与友人之雅作。张目寒是于右任的重要幕僚,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长,与文化界人士鲁迅、张大千、于非闇、王季迁等甚是熟稔。此画作于1946年,国家战后初定,老友相聚,品茗论画,别有一番情趣。
作者简介
于非闇(1889-1959),中国画家。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1959年7月3日卒于同地。代表作有《玉兰黄鹂图》、《红杏山鹧图》、《和平鸽图》、《果实来禽图》等。
作品名称:
于非闇荷塘蜻蜓翠鸟图纸本,文件大小:228.31MB,尺寸:45.4X94.5厘米,像素:0X0,分辨率:0DPI,文件格式:tif
于非闇荷塘蜻蜓翠鸟图纸本-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