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像》拓片,蕴含着唐代吴道子的精湛画艺。画面中的观音菩萨,神态慈祥,凝视着前方,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菩萨的衣袂飘逸,富有动感,佛光四溢,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画面以简洁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展示了观音菩萨的庄严与美丽,让人敬仰不已。这幅传世拓片,无疑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品简介:

【名称】《观音菩萨像》

【年代】唐代

【形制】拓片

【尺寸】80×32

苏轼评价吴道子: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源于他创新的《八十七神仙卷》。他能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取精华,将凹凸面和阴阳面归纳为不可再减的“线”,并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建线条的组织规律,描绘出物体性格,如衣纹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充满韵律美,是前代艺术的巨大贡献和创新。

作品信息

潢川文化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冒着风险把吴道子的画像碑埋在地下十多年。1983年,该碑被发掘并存放在文化馆院内。碑长237公分,宽79公分,青石制品,观音像的头部是阳刻,身部是阴刻,刀法细腻,形象逼真。上款是“唐吴道子作”,下款是“大明天启三年仲冬,弋山后学方明勒石”。此碑原在潢川南城西湖侧“水姑娘娘”庙内(今已毁)。国民党伪专员徐亚屏于1934年从宗教迷信的角度出发把它镶进小南海庙内。清末遗老传闻吴道子作《观音像》画碑原件于明末兵燹摧毁,拓片流传江西,清江西巡抚李嘉乐(字宪之,潢川人)归故乡又为勒石立碑。吴道子的《观音像》可以与其著名作品《送子天王图卷》、《五圣图》、《钟馗捉鬼》相媲美。此画充分运用了线描的艺术表现功能,遒劲雄放、变化丰富的线条,能表现出物象的“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古代画家们形容为“吴带当风”,这与史书记载的吴道子的画风很相近。此画是否为后人临摹,难以断定,但也不愧是艺术珍品。

作者简介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作品名称:

唐吴道子观音菩萨像拓片-国画,文件大小:104MB,尺寸:32.2X80.9厘米,像素:3803X9555,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唐吴道子观音菩萨像拓片-国画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