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篁戴胜图》展现了一只戴胜鸟在篁林上的形象。画风详细,形象逼真,采用淡墨色、淡赭黄色和花青色描绘鸟的羽毛。竹枝和竹叶的描绘采用双钩画法。这幅画既保留了南宋花鸟画的浓艳色彩,又避免了北宋以来文人画逸笔墨戏的陋习,充分展现了赵孟頫对神态的重视和艺术追求。

作品简介:

作品:幽篁戴胜图

作者:赵孟頫

材质:绢本淡设色

尺寸:25.4×36.2cm

朝代:元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幽篁戴胜图》该图画幽篁细枝,停着一只戴胜鸟,正在返首回望。该图笔法工整细致,既有南宋院体画意又自设细染,使画面清雅和谐,构图简洁明快。

画作内容

此图画了一只戴胜停伫在一新篁枝上,正返首回望。

本幅款识:“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另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钤“比德”朱文、“朗润”白文,另钤有清内府鉴藏印九方。

引首有清乾隆御书“足真态”。钤“乾”、“隆”联珠、“画禅室”朱文椭圆。

前后隔水鉴藏印有:“古稀天子”朱文圆,“寿”白文、“八征耄念之宝”朱文、“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家在北澶”朱文、“苍岩”朱文、“棠村审定”白文。

尾纸有元倪瓒题诗:“枝闲代胜乐春晖,政是鸣鸠拂羽时。文采风流今寂寂,鸥波落月想神姿。瓒。”

明胡俨题跋:“此画乃故元赵文敏公所写幽篁戴胜图,余尝过户部员外郎云间张寅肠家,留饮,座间见此图,笔意潇洒,甚爱之。酒阑,寅肠卷以相奉。前诗倪元镇所作,后诗余题也。于今二十六年矣。昔东坡寓物不留意于物,米老好书画倦倦不置。余养痼江村,故人寥落时复展玩,足以遣兴。盖初好之未免有米癖,既而邈然,亦颇有吻合于坡者,因复题其端,以示子孙云。时宣德壬子冬十月书于城南别墅。”钤“养浩”朱文、“壶川口月”白文、“太子宾客”白文、“胡若思氏”白文、“颐庵”朱文。

胡俨题诗:“新篁雨洗净娟娟,戴胜飞来片羽鲜,临罢兰亭修禊帖,又将幽思写黄筌。永乐五年正月十二日丁卯郊郊祀庆成归试郭记墨。胡俨题。”

创作背景

“篁”是指竹林、竹子,“幽篁”即幽深而繁盛的竹林。文人画中的竹子是个传统的题材,竹子的虚中、正直之性甚至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品格。“幽篁”一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屈原由于报国无门,便怀着一颗忠君爱国的心,写了很多的幽愤之诗。如“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就寓意着自己处于幽深不见天日的竹林深处。赵孟頫的经历多少与屈原也有些相似,他也身历了亡国的彻骨之痛,后来隐居在民间过着平凡的生活,如同鸟入“幽篁”栖息一样,但他忘不了故国山河,因而经常用书画聊寄愁思。 戴胜是一种鸟,头有冠,五色,形状似雀。《礼记·月令》有“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句。 《幽篁戴胜图》应为赵孟頫早年之作。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名称:

(玄)元赵孟頫幽篂戴胜图(全卷)纸本174×36.2国画,文件大小:351.1MB,尺寸:243.25X36.2厘米,像素:28730X4276,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玄)元赵孟頫幽篂戴胜图(全卷)纸本174×36.2国画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