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石平远图》由远及近,画面呈现出山、水、窠石和寒林。它不会令人激动,但会让人感受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氛围。画面变化多样,树身或扭曲,细枝向下,藤蔓缠身,或者树身挺直,细枝向上,密集而错落有致,显现出晚年笔墨的老辣放纵风格。树叶或用宽笔清点,或用细笔双勾,又填以赭红,衬托出秋色。窠石以粗笔勾勒,破笔似“卷云”,淡墨渲染,形似“鬼脸”。远山只是略加勾皴,注重淡墨的层层渲染,增添了清幽旷远之感。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窠石平远图》

作者姓名:郭熙

作品尺寸:120.8×167.7cm

作品材质:绢本设色

创作时间:北宋

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窠石平远图》描写深秋之旷野,一条曲折的小河分割平坡,坡旁有几块圆形巨石立于水中,而坡上则树木密集,多枯树虬枝,形似“蟹爪”,将这种带有北宋山水画标识意义的圆曲坚挺的线条美发挥到了极致。 该画作表现的就是一种山河明净、苍茫远阔的画面,让人感到山水的沉雄远阔,以及岁月的沧桑。

画作内容

《窠石平远图》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

《窠石平远图》左侧有款“窠石平远”四字及“元丰戊年郭熙画”。钤“郭熙印章”一方。有“晋国奎章”、“敕赐临济壹宗之印”等印记十一方和半印一方。

创作背景

在郭熙的山水画理论中,主张深入真山实水作观察体验为创作的先决条件。在深入实际体察时,他采用了对比的观察方法。《窠石平远图》画的是北方的深秋。从对比观察中,他体会到“西北之山多泽厚”,“其山多堆阜,盘礴面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画中的窠石和远山正体现了这些特点。 图左有小字落款:“窠石平远,元丰戊午(1078年)郭熙画”,知是其晚年的作品。

作者介绍

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府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神宗时,为御画院艺学、翰林待诏。又长于论画,著有《山水训》、《画意》、《画诀》、《西题》等。作品有《早春图》、《窠石平远图》等。

作品名称: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卷绢本-北京故宫博物院国画,文件大小:980.7MB,尺寸:168X120.8厘米,像素:20761X16511,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卷绢本-北京故宫博物院国画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