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笔画流畅、锋芒毕露、神秀骨秀之感。法师将全部精神集中在心中,然后通过手腕、笔尖,最终呈现在纸上。心正笔正,才能达到极致的艺术境界。弘一的书法风格兼具雅致与禅意,作品的特点是富有流畅感、毫无生硬之感。如同东坡诗中所说:“天真烂漫是吾师。”这句话也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
作品简介:
《法帖》纸本,行楷,为弘一法师书《华严经》中两句:圆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
弘一法师的‘圆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被后人评价为不是因为它的力度和气势,而是因为它独特的间架结构和造型,以及用笔的空灵、平淡、要舍下一切红尘绚烂的味道。读这样的书法,可以洗涤我们心念上的尘埃,使我们的灵魂变得清亮透澈。
弘一法师在《寒笳集》中说:“世法要浓,出世法要淡。要想深入淡字法门,就必须放下无始虚妄的浓厚习气。当放到无可放时,淡性自然现前。淡性一现,三界的境界就像嚼蜡一样的无味。法师的书法以平淡天真为旨。这种极度淡化和简化的书法,创造了极为广阔而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是艺术家自我生命的表现形式。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源于恬淡寂寞的人生所流露出的纯素之美。”“纯素”是另一种语言表达,是后来画家、画论家所常说的“逸格”或“平淡天真”。
弘一书法独具空明澄净之境界,以虚灵取胜,质感圆润,笔画短促,留白很多,行笔透出章草遗意,字距拉得很开。这种“平淡天真”的风格凸显了书法家的心中空无一物,有空灵澄澈之精神境界。弘一法师的书法已经退掉了人间的烟火气,剩下的只有澄澈空灵,进入了无风格之风格、无书法之书法境界中。赵朴初诗赞其“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无心”。
读弘一法师之书作,犹如读一本佛家经典,予人一种心灵的洗礼,于此纷繁世界里获得片刻安宁。一切尘世的烦恼与纷争暂时搁浅,只有天人合一的超然享受。
【释文】
圆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
圆满(yuán mǎn ) 完满,完善无缺。
法界(fǎ jiè ) 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
清凉(qīng liáng ) 清静,不烦扰。
功德(gōng dé ) 功业与德行;佛教称行善所生的利益。
作者介绍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作品名称:
清弘一法师法帖,文件大小:201MB,尺寸:40X69.16厘米,像素:4724X8169,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清弘一法师法帖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