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赵佶的书法艺术成就非常高,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赵体”。他的书法作品中,笔画流畅,线条优美,结构严谨,气势雄浑,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赵佶的腊梅山禽图就是他书法艺术的杰作之一,他在画作中运用了自己的书法技巧,使得画作更加生动、自然、流畅。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品简介:

《腊梅山禽图》是北宋皇帝、书画家赵佶所创作的一幅设色花鸟画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腊梅山禽图》其绘有一株劲秀挺拔的腊梅;几朵绽放的梅花,枝头上还蜷缩着两只依偎在一起的白头翁,一只鸟扭首顾望枝上的梅花,另一只缩颈微昂首前望,俱皆生动传神。

画家笔墨细致。兰草、梅树、花朵的轮廓,都用工细线条勾勒,枝干的质感用干墨渲染皴擦,花朵则施以明艳的黄色,是典型的院体工笔。但是疏朗的梅枝,分明有着文人画的韵味。

画作内容

《腊梅山禽图》其画中绘有一支蜡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展,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枝间还有黄蜂飞。画幅下方有山矾或兰花一支,花朵纯白,含苞待放。

左下有作者以瘦金书体题诗一首,诗云: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画作上方钤有“天历之宝”、“奎章阁宝”等印记数方,右下末款“宣和御制并书”花押“天下一人”,上钤朱文“御书”一印。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其社会经济形态的繁荣推动了绘画创作的发展,尤其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绘画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宋代绘画是用极端的写实主义倾向来表达这种科学的探寻精神的,这一时期的画家可说是最为忠实的自然观察者。作者赵佶就是宋代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和潮流推动者之一。而他的花鸟画历来被公认为成就最高,作品也最多。风格多样,既有精巧入微、秀丽华美的细笔重彩,也有质朴豪放、野逸天趣的墨花墨禽。《腊梅山禽图》即是其花鸟画传世代表作品之一。

另外,《腊梅山禽图》亦有说非赵佶所作。如,现代书画鉴定家徐邦达认为:此幅作品同大多数《宣和睿览册》收入的作品一致,为画院画家代笔之作,虽然上有徽宗题诗,但与真迹与否无关。

历史传承

《腊梅山禽图》在北宋时创作完成后即收藏于宫廷中,南宋时被著录于《中兴馆阁录·储藏》中,元代天历年间(1328—1330年)时被元文帝所鉴藏,清代时亦入内府,《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有著录。原藏故宫博物院,后被带入中国台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其所编的《故宫书画集》中有著录。

作者简介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历任镇宁军节度使、司空、昭德军节度使等要职。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能书善画,在位期间广收历代文物、书画,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并自创书法“瘦金体”。其存世画迹有《瑞鹤图》《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雪江归棹图》等。

作品名称:

宋赵佶腊梅山禽图轴52.8-81.5波士顿国画,文件大小:247.5MB,尺寸:53X87.54厘米,像素:6260X10339,分辨率:300DPI,文件格式:tif

宋赵佶腊梅山禽图轴52.8-81.5波士顿国画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