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画家任伯年擅长绘制花鸟画,其作品以笔墨细腻、造型传神、色彩清雅而著称。在任伯年的作品中,花卉册页真迹尤为出色,其作品风格极具特点,对后世花鸟画的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在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品简介: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
任伯年的花鸟画及富创造力,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任伯年的山水画创作不多,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学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
个人作品
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题材上范围扩大了,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用隐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数量很多,但从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没有超出80年代,但艺术手法上则更加熟练,大胆、概括,特别是花鸟画,达到“炉火纯青”的佳境。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绘画创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遗作,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为光绪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个月作的。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1868)仿《陈小蓬斗梅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光绪三年(1877)作《五十六岁仲英写像》《雀屏图》。光绪七年(1881)作《牡丹双鸡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渔归图》,收入《陆氏藏画集》;仿《宣和芭蕉图》,收入《南画大成》。次年作《人物册》,收入《南画大成》。十一年(1885)作《壮心不已图》《墨笔人物山水册》、为外祖赵德昌夫妇写像。
作者介绍
任颐(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绍兴府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清末著名画家。
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
任伯年的人物画早期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如故宫博物院藏《干莫炼剑图》轴。后来练习铅笔速写后,变得较为奔逸,如故宫博物院藏《风尘三侠图》轴等。其写照技艺高妙绝伦,曾为虚谷、胡公寿、赵之谦、任薰等多人画像,无不逼肖。其花鸟画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近于陈洪绶。后来取法恽派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代表作有藏于徐悲鸿纪念馆的《紫藤翠鸟图》轴等。其作品对近现代花鸟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品名称:
清任伯年册页,文件大小:260MB,尺寸:21.4X29.33厘米,像素:3370X4619,分辨率:400DPI,文件格式:tif
清任伯年册页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