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致。王铎的书法上追魏晋钟繇,“二王”,并广泛涉猎唐宋诸名家。王铎风格多样,各体皆能,是一位书法全才。

作品简介:

名称:明王铎行书立轴绢本

尺寸:尺寸:57.3X274.6厘米

明王铎行书立轴绢本,用笔洒脱自然,挺秀雄沉,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

书法原文

“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得人人神会耳。”

这是一幅谈画理的行书轴,用笔洒脱自然,挺秀雄沉,有篆籀意。以其用笔老辣,履险如夷,当为其行书中的精品。何绍基到了中晚年,书法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

王铎书法艺术特点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个说法就是“先王后王”先王就是著名的书圣王羲之,而和他并名的后王就是王铎。另一个说法,明朝的董其昌他的书法在当时盛行一时,但是王铎则提倡取用法,开创新的书法局面,独树一帜,所以历史上将董其昌和王铎齐名,并称作为“南董北王”。

王铎的书法上是风格多变的,他是一个书法奇才。他的字中,草书是把二王当做宗源,并且学习米芾和颜真卿的一些笔法,所以他的草书字是强劲洒脱的,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让人看字也可以看出奔腾之感。王铎的楷书则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但在此中却不乏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笔一划间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每一个字都显的很挺拔。王铎的行书里的字体用墨大胆,但是却不失沉稳,让人感觉稳健,一种清风傲骨之气跃然纸上。字体上,王铎的行书纵横曲直,字体总的来说略长,微微会向右边倾斜,结构耐人寻味,巧拙结合。

王铎擅长写诗文,尤其是在书法上有及其卓越的成就,他的字不同的字体会带给别人不同的感觉,时而奔放时而含蓄,所以被世人称作“神笔王铎”。

作者介绍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 。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王本仁的儿子。

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历任太子左谕德、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南京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建立,出任东阁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年),跟随钱谦益投降清朝,授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太子少保。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安葬于河南巩义县洛河边,谥号文安。

善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正如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作品名称:

明王铎行书立轴绢本57.3×274.6,文件大小:1.6GB,尺寸:57.3X274.6厘米,像素:0X0,分辨率:0DPI,文件格式:tif

明王铎行书立轴绢本57.3×274.6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说明: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