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行草书作品。《中秋帖》其笔法上承张芝、右军之矩度,下启张旭、怀素之法门。《中秋帖》整幅作品气势磅礴、雄迈飞动,与传世的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那种含蓄、古雅、流美的草书风格相比,显得神气外露;宋代米芾:“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作品简介: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释文曰: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款署,有明董其昌、项元汴,乾隆等人的鉴藏印跋。
《中秋帖》字形大小正斜组合,行草相杂,书法古厚,墨彩鲜润,字距布置紧密,运行流利,连断往复。整幅字守中线,行间透气,齐头平脚,气韵贯通,雄浑奔放,气吞万里。
《中秋帖》于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希”。
创作背景
唐张怀瓘《书断》中记载,王献之“幼学于父,次学于张(芝)。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从记载可知,王献之幼年随其父王羲之学习书法,得其笔法,后又学习张芝,在此基础上,对前人书法进行大胆变革,创造出了一种不拘六书规范、省并点画曲折、务求简易流便的“破体”。王献之学习张芝,主要是效法其字字贯通的气势,变革发展了张芝的草书,即省并点画,务求简易,便于书写和血脉贯通。同时他又变革其父的草书,主要用“极草纵之致”,极力发挥“一笔书”的笔势。王献之笔下的草书既有别于张芝,又有别于王羲之,自成一家。而《中秋帖》其笔法上承张芝、右军之矩度,下启张旭、怀素之法门,在相当长时间内被人们视作王献之的真迹。
但现今有人认为, 《中秋帖》风格与传世的王献之《廿九日帖》、 《鸭头丸帖》相差甚远,书法痛快有余而沉着凝重不足,缺乏晋人书法应有的那种潇洒蕴藉的意蕴;该帖丰满的笔墨形态只有宋代那种较软的无心笔才能表现出来,而非晋代的有心硬笔可为;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所以认为《中秋帖》是米芾旧藏王献之《十二月帖》的节临。且《书画舫》云:“献之《中秋帖》卷藏檇李项氏子京,自有跋。细看乃唐人临本,非真迹也。”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
书法内容
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印跋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曰:大内藏大令墨迹,多属唐人钩填,惟是卷真迹,二十二字,神采如新,洵希世宝也。向贮御书房,今贮三希堂中。乾隆丙寅二月御识。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
正文后紧接着有乾隆评跋:神韵独超、天姿特秀。张怀瓘《书估》。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董其昌跋曰: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子敬书,又名为《一笔书》,前有’十二月割’等语,今失之,又‘庆等大军’以下皆阙,余以阁帖补之,为千古快事。米老尝云,人得大令书,割剪一二字售诸好事者,以此古帖每不可读,后人强为牵合,深可笑也。甲辰六月观于西湖僧舍,董其昌题。
乾隆题跋《中秋帖子词》有序:金祇行政,素昊司时……所喜篇章递进。爰成四什,各赋七言……试创玉堂新事例,擘笺催进月词头。
乾隆又跋《中秋帖子词叠前韵》:塞碛宜秋,恰值望蟾佳节……欢同中外,翠瓜并花以分颁,泽逮舆佁。原鹿与野麋遍及,又何必中庭地白,叹秋思之谁家。塞外草衰,感边声之四起者哉。因思鸾笺彩帖,创自去年,便教步韵连吟,用酬今夕。
乾隆又跋《中秋帖子词三叠韵》:对佳夕而赓祝嘏鸿词,时际熙和,巡朔塞亦咏宜秋彩帖。自去岁遭安仁之感每登楼伤贞观之怀……值兹令节相于,俯仰忆脱簪旧侣。斯诚慽矣。能不愀然。
项元汴跋曰:晋王献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清俊有美誉,而高迈不羁,风流蕴藉,为一时之冠。方学书次,羲之密从其后掣其笔不得,于是知献之他日当有大名。后其学果与羲之相后先。献之初娶郗昙女,羲之与昙论婚书云,献之善隶书,咄咄逼人。又尝书《乐毅论》一篇,与献之学,后题云赐官奴,即献之小字。献之所以尽得羲之论笔之妙,论者以为如丹穴凤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梁武帝评献之书,以为绝妙超羣,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拕,不可耐何。献之虽以隶称,而草书特多。此十二月帖,未审其由割去前行,又稽诸米元章《宝章录》,止存此数字,乃大令得意书。歴代传宝,今散落南北,不知凡几家,□复至于此,信天下至宝当有神护。汴也重值购藏,永为书则。虽威武声势,不可畏而授与,是亦从吾所好也。来裔岂可以易而忽之,须世守斯可矣。墨林项元汴敬题。
帖上钤有“御书”葫芦形印、“宣和”、“御书”、“内府图书之章”及“绍兴”印,“退密”印等。
作者简介
王献之(344—386),晋代书法家,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官至中书令,人称“大令。善正、行、草书幼学父书,次习张芝,后改制度,遂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作品名称:
晋王献之中秋帖手卷(全卷)纸本27X11传世名帖书法,文件大小:353MB,尺寸:308.36X29.03厘米,像素:35813X3372,分辨率:295DPI,文件格式:tif
晋王献之中秋帖手卷(全卷)纸本27X11传世名帖书法部分图片预览:





网盘下载:
1、如果遇到链接失效或者提取码错误,请留言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该板块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有版权的资源务必在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文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或此信息作者不愿再展示此信息,请联系(点击这里联系)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请先
!